在制药、生物技术、航空航天和半导体制造等行业,洁净室是保障产品质量、研发成功和合规运营的核心设施。即使是最微小的颗粒污染物,也可能导致产品缺陷、研究数据失真或审查失败。因此,维持严格的污染控制至关重要。污染物主要源于人员、包装、空气系统、设备表面和物料传输等多个环节。本文将详细解析洁净室中最常见的污染源,并提供基于ISO标准耗材和最佳实践的有效防控策略。
一、 人员活动与行为
人员是洁净室最大的污染源之一。即使完全穿着洁净服,人体也会自然脱落皮屑、毛发和微生物。动作、交谈及不当操作都可能产生并释放空气中的颗粒物。
主要污染风险: 皮屑、油脂、毛发;洁净服穿着不当脱落的纤维;交谈、咳嗽、打喷嚏;错误的更衣或戴手套程序;过快或过大的动作扬起微粒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在所有入口和过渡区使用洁净室粘尘垫,清除鞋底和车轮上的颗粒。
在指定区域建立并执行严格的更衣程序。
要求穿戴低析出、符合ISO标准的洁净服和无尘手套。
限制不必要的活动,强制执行行为规范(如不倚靠工作台、避免突然动作)。
定期对所有人员进行污染控制最佳实践的培训。
二、 不当或非合规包装
非为受控环境设计的包装会带来显著的污染风险。析出颗粒、产生静电或密封不严的袋、管和膜会污染敏感物料,违反ISO等级要求。
主要污染风险: 使用非洁净室级别的析粒塑料袋;使用产生静电的材料;将外包装(如纸箱)带入洁净区;重复使用已暴露于非受控环境的包装袋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选择专为洁净室制造的包装。
对于电子或静电敏感部件,使用防静电和静电屏蔽袋。
物料转入洁净区时,遵循双层包装协议。
避免将外部的瓦楞纸箱或受污染的包装带入ISO分级区域。
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有损坏、残留物或缺陷。
三、 表面与设备残留
工作台面、推车、工具和固定装置如果未使用正确方法和材料定期清洁,都会成为潜在的污染源。颗粒、化学残留和静电积累会附着在表面,并在操作过程中转移至产品上。
主要污染风险: 工作台和长凳上的灰尘/绒絮;来自粘合剂、包装或化学品的残留物;推车和设备车轮上的污垢;使用不合规的材料进行清洁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使用低析出、预湿无尘布去除残留。
遵循正确的擦拭技术:单向擦拭、每面一折、每次使用洁净面。
进入受控区域前,清洁并检查推车和移动设备。
避免使用可能留下纤维或残留的普通抹布、毛巾或喷雾剂。
四、 空气传播微粒
空气传播的污染是洁净室环境中最难控制的威胁之一。微粒可能来自外部空气、人员、表面、包装或传输中的物料。若没有有效的过滤和气流管理,这些颗粒会悬浮并沉降到关键工作区。
主要污染风险: HEPA/ULPA过滤系统不足或维护不当;室内高人流或过度活动;不规范的气锁或更衣程序;压差或通风设计存在缺陷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根据ISO要求,定期维护和检查洁净室的HVAC和过滤系统。
确保正确的房间压差,最大限度减少非受控区域的空气交换。
使用气锁间、缓冲间和准备区来减少直接暴露。
限制人员进入,并在过渡区严格执行更衣规程。
对照ISO等级要求审查洁净室的设计。
五、 入口与过渡区
每个门口、通道和物料传递区都是风险点。由于人流、推车、不当更衣以及物料在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移动,入口和过渡区是污染的高发区。
主要污染风险: 鞋底或车轮从非受控区域带入颗粒;在不同ISO等级房间之间未完成更衣;物料或包装未经适当处理即跨区移动;准备区或更衣区维护不佳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在所有主要门口、气锁和更衣区放置洁净室粘尘垫。
设置专用的物料准备区,在进入洁净室前进行处理。
遵循单向工作流(如:更衣 → 缓冲间 → 洁净室),洁净度逐级升高。
培训员工掌握跨区域时的正确更衣和物料处理程序。
张贴标识和地面标记,引导动线,减少交叉污染。
六、 不当的耗材存储与处理
即使耗材本身符合ISO标准,使用前的存储和处理方式也会影响其性能。不当的存储会引入颗粒、湿气或微生物污染,削弱最佳的洁净室实践效果。
主要污染风险: 在非受控环境中存储洁净袋、擦拭布或粘尘垫;让耗材接触脏的货架、地板或包装;在指定准备区外打开产品;未能监控温湿度等存储条件。
控制与消除方法:
将耗材存放在密闭柜、洁净架或专用擦拭布分配器中。
保持原包装,直至在洁净室内待使用。
避免将耗材堆放在地板上或暴露于气流、人员往来的区域。
尽可能使用双层包装的物品,并在进入前对外层进行消毒。
监控温湿度以保护包装的长期完整性。
总结
有效的洁净室污染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多管齐下。它依赖于合规的耗材、合理的设计、严格的规程以及持续的人员培训。通过识别上述主要污染源并实施相应的控制策略,可以显著降低污染风险,确保洁净室的分类等级和运行完整性,最终为高质量的生产和研发工作提供坚实保障。